7月18日至23日,在团新源县委挂职干部孙薇薇的统筹协调下,北京师范大学与别斯托别中学联合举办了为期五天的传统文化融情夏令营,让各族少年儿童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体悟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夏令营共招募了来自汉、回、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五个民族的40名小营员,其中最小的7岁,最大的15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8名研究生担任夏令营带队老师,他们来自古代文学、儿童文学、现代汉语、语文教育、文字学、传播学等不同专业,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传统文化储备,并在诗词吟唱、书法国画、话剧表演等领域学有所长。
7月18日,新源县传统文化融情夏令营在别斯托别中学隆重开营。新源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教育工会主席米娜,县团委副书记王建峰、书记助理孙薇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书记胡志峰,别斯托别中学副校长张良等领导出席了开营仪式。米娜主席在致辞中强调了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共同熔铸而成的,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培养品行、积累知识、开发才艺、尊重差异;张良校长鼓励同学们以感恩自信、积极投入的状态参与夏令营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同伴互助与团队合作;胡志峰老师向小营员们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与现况、本次赴新疆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夏令营的整体安排和注意事项,并向当地教育局、团委和学校赠送了北师大纪念品。

开营仪式结束后,胡志峰老师围绕“旅行与人生”的话题作了夏令营第一讲。胡老师与营员们分享了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悟,旅行不仅是看美景、吃美食,更是在行走中发现自我、服务他人,通过体验异质文化学会理解、包容和感恩,她鼓励同学们用知识改变命运,以旅行丰富人生,大家一起梦想看世界。随后,新源县团委副书记王建锋作了“走进青年”宣讲,为营员们普及了新疆“三史”,即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史,解读了新疆精神和新疆青年的时代精神,并就“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教”等问题作了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的宣传教育。
夏令营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常规版块包括:晨练太极拳,强身健体,唤醒精神;晨诵《弟子规》,精读精解,学以致用;午读《道德经》,玄妙哲理,提高悟性;良善早播报,用心观察生活,鼓励善小而为,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美德;哈语加油站,理解一种语言,就是理解一种生活方式,融情教育始于学习民族语言;晚间分享会,回顾一天所学所感所悟,引导营员自觉自我省思,在同伴分享中获得提升。除此之外,每天的专题活动同样丰富多彩。
7月18日下午,夏令营营员分成三个小队进行破冰活动,确定本队的队长、队名、队徽、队歌、队训。营员们在团队建设中自觉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其中一个小队以“出悌”为队名,取自《弟子规》中“入则孝,出则悌”一句,寓意全队同学离家在外会如兄弟姐妹一般相亲相爱。带队老师通过同心圆、解手结、盲人方阵、穿越雷区等拓展训练项目,与营员一起打造沟通信任、团结协作的团队氛围。晚上,食堂为大家准备了包饺子和做拌面的原料,营员们亲自动手制作晚餐。尽管饺子包得形状各异、面条拉得粗细不均,但同学们在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晚饭也比平时多吃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