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志愿者活跃在灾区运输一线。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摄
甘肃日报舟曲8月11日讯 (记者马国顺)在舟曲县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胳膊上绑着红丝带,背上背着背篓的志愿者。这几天,这支由当地普通百姓和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志愿者组成的队伍,承担了向城外清运生活垃圾和向城内背运物资的重要任务。在这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中,既有十来岁的孩子,也有60多岁的老人。
今年54岁的志愿者严又娴告诉记者,看到有那么多解放军和救援人员来到县城参与救援,她和老伴商量着要为抢险救灾做点什么。于是,他们便找出多年没用的背篓,参加了清运生活垃圾的志愿者队伍。
早上5时,她就和老伴一起出门,执行背运生活垃圾的任务。他们将县城的垃圾背到距离县城3公里以外的地方进行掩埋,并在返回县城的路上背一大桶生活饮用水,送往救灾部队和受灾群众安置点。严又娴每趟都要背25公斤的山泉水,一天在运输线上往来十几趟。
今年62岁的柳大爷是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记者见到他时,这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手拿一面突击队的红旗,身上背着一个很大的背篓,背篓里装满了矿泉水。老人告诉记者,他在县城主要街道收集生活垃圾,之后将垃圾送往集中点。“现在从事各类工作的志愿者达到了1100多人。”共青团舟曲县委李书记告诉记者,每天至少有300名志愿者负责向城外转运垃圾。
据了解,目前舟曲县城的生活垃圾处理流程有“志愿者全城收集”、“志愿者分类处理”、“志愿者转运出城”、“环卫部门焚烧掩埋”等环节,由于交通不畅,县城每天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只能依靠人力外运至王家山垃圾场进行处理。舟曲县城建局局长洪小流认为,“正是有了这支清运垃圾的队伍,我们的县城才能远离疫情,专心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志愿者的作用功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