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西达吉(左一)
4月14日7时4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让美丽的玉树结古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被世人誉为歌舞海洋的美丽家园,只剩下一片惨烈的哭喊声。
扎西达吉生在玉树、长在玉树,更是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养育着他的土地。当无情的地震把他掩埋在废墟底下时,他坚强地从废墟中爬了出来,他无暇顾及夷为平地的自家房屋和从废墟中挖出来的负伤的亲人,想到的只有“救人!救人!”想的最多的是:“我是一名志愿者。”他甚至没有抖抖满身的灰尘,就带着遍体的伤痛,踉跄着第一个跑到团州委聚集地接受工作安排,并主动要求到救灾第一线去开展救援行动。
按照团州委的安排,他迅速组织成立了一个有20多人参加的玉树州第一支志愿者生命搜救队,并第一时间赶到西杭等重灾区,及时展开了一场感人而悲壮的抢救生命的行动。
在没有任何搜挖工具的情况下,这支生命搜救队硬是徒手从废墟下挖出9具遇难同胞的遗体,还抢救出2个鲜活的生命。夜幕降临时,他因徒手捞挖和搬动废墟而使双手变得伤痕累累,这一夜他几乎没有合眼。
第二天,天刚亮,他来不及喝口水,就带领救援小分队继续徒步赶赴到重灾区开展搜救行动。这一天,他们搜救出3条生命,挖出1具遗体。每当在废墟下发现有生命迹象时,他总是不顾自身安危,冲在最前面,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此时,人们已分不清从他脸上不停流下的是汗水还是泪水。
由于扎西队长领导得力,志愿者搜救队行动迅速、效果明显,在玉树灾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人争先恐后的要求加入到他们这支勇敢的志愿者抢救队伍当中。他们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从最初的20人已发展到上千余人,参加救援的队伍也从本地人扩展到全国各地好心的志愿者。他们当中包括学生、打工仔和在地震中失去亲人和家园的人,队伍中最小的只有十几岁、最大的已年过半百。他们搜救的范围越来越广、被搜救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那一刻志愿者队伍就代表着生命奇迹,代表着坚强、勇敢,代表着志愿者队伍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他们的志愿任务也从抢救生命扩展到各个救灾领域,并相继成立了卫生组(负责外来救援队的地形指引)、翻译组(负责协助外来救援团体与当地藏民之间的沟通)、伤病员运送组(协助医疗部门抬伤员)、寻亲组(负责登记宣传藏民要寻找的亲人,帮助不识字的灾民在寻找表上查找亲人的名字)、装卸队(负责装卸各个点上的救灾物资)、后勤小组(负责协助部队为灾民煮饭)、物资发放组(负责为偏远的灾民发放食品和水)、偏远灾民登记组等,在玉树灾区谱写了一首抢救生命和财产的感人而悲壮的赞歌。
地震过去三个月时,扎西达吉还和地震发生当天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没来得及送送在地震中遇难的表姐和舅母,90多天来,他从来没有安心、按时睡过一天觉,当其他志愿者亲切地对他说:“扎队长,你该休息了” 时,他却总是婉言而朴实地说:“我身体好,没事!”,这就是一名普通志愿者在危难时刻说的最多的话。
目前已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扎西队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每月还在全州范围内继续开展环保志愿活动两到三次,并在重阳节组织志愿者慰问孤寡老人及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儿。如今在面临搬迁安置工作时,扎西队长没有为他自家搭过一顶帐篷,而是整天忙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倾心倾力、尽职尽责,默默奉献,使中华民族精神和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在他身上再次得到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