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扛着三角架跟着摄像师到处转悠,华裔小伙儿在数日内将各省传统文化要点背熟,在烈日下站上一整天不喊苦、不喊累……这是全国青联委员、世博会志愿者之歌《世界》的词作者王平久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工作现场感受到的志愿者精神。那是一种阳光的感觉,“很能教育年轻人”。
北京奥运会期间,王平久带领7名平均年龄二十八九岁的管理团队,外加20名17岁到25岁不等的志愿者,策划实施了“鸟巢”外围“中国故事”祥云小屋内的各种活动。“不管是志愿者,还是工作人员,不管你有什么样的背景,我们的规定是,每个人只有一次犯错的机会,第二次犯错就必须离开这个团队。”
王平久说,祥云小屋的策划案此前并不被社会各界看好,“一来我们的团队太年轻,二来奥运期间人们可能更多地关注赛事,小屋不被看好。”然而半个月下来,事实证明,祥云小屋成了除奥运赛事之外,最受各国领导人、运动员和教练亲睐的场所,单日客流最高峰达50万人次之多。
“全靠这群志愿者。他们所有人都坚持下来了,没有一个人第二次犯错误。”那个扛着三角架到处跑的年轻人是王平久17岁的侄子,他从未要求叔叔开后门给换个轻松点儿的岗位,而是默默地做着送饭跑腿的杂活儿;那个中文不好的华裔小伙儿是王平久好友的儿子,为了不犯错误,这个对中国文化一窍不通的年轻人,在短短数天内把30多个省的宣传资料倒背如流。雨水打湿了展品,志愿者们冒雨“抢险”;汗水浸透了衣衫,志愿者们依旧微笑着站在太阳底下;临时加派了任务,志愿者们宁可不吃饭、不休息也要把工作完成。
两年后,又是一群志愿者,同王平久一道扛起了上海世博会各省(市、区)展厅系列活动的大旗。“现在,志愿者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热捧,都主动给孩子找机会锻炼。我这儿有个美国来的孩子,当了一星期志愿者就不肯走了。”“志愿者活动尤其有助于影响和教育年轻人,让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上亲身感受、亲眼见识自己的国家,跟在家里听说的、网上流传的东西做个比较。” |